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中心研究基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 1950 年,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發的綜合性海洋科研機構。研究所現有職工 600 余人,科技人員 400 余人,其中高級研究與工程技術人員近 200 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4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2 人,博士生導師 118 人。作為中國科學院博士研究生重點培養基地,我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中唯一的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研究所現設有 10 個博士點、 12 個碩士點、3 個專業碩士點和海洋科學博士后流動站。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腐蝕防護研究發展中心自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展了海洋腐蝕防護研究工作,是國內最早開展海洋腐蝕研究的單位之一,也是國內唯一一家省級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中日海洋腐蝕環境共同研究中心,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發展中心,山東省腐蝕科學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平臺,并且擁有“海洋防腐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作為堅實的后盾,科研實力雄厚。在此基礎上于2011年12月,成立了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門進行海洋腐蝕防護研究、成果應用,工程示范的綜合性工程中心,擁有復層礦脂包覆防腐技術, 海工混凝土防腐蝕技術,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蝕,抑塵防水保護技術,陰極保護監測技術,雜散電流防腐技術,海洋污損防治技術,陰極保護技術等國際先進的腐蝕防護技術,在眾多的重大海洋基礎設施中進行了工程應用。
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是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浙江省選址,與浙江龍馳防腐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重要研究基地,培養和聚集一批國際海洋腐蝕防護科技前沿的學術領軍人物和創新骨干力量,致力于腐蝕防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加快海洋腐蝕防護新材料、新技術及新工藝的產業化及推廣。圍繞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減少資源浪費等領域,針對海洋腐蝕防護、腐蝕狀態監/檢測、安全評價與壽命預測等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建性問題展開聯合科技攻關。
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將改變單純的室內實驗模式,建設一流的工程化基地,形成集引進、示范、推廣為一體的產業化、工程化研究開發實體,推動我國海洋腐蝕與防護領域技術進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圍繞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減少資源浪費,以我國典型海域和流域碼頭、橋梁、海洋平臺等鋼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腐蝕防護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海洋工程腐蝕防護、腐蝕狀態監/檢測、安全評價與壽命預測等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問題,開發以鋼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防護技術、海洋鋼筋混凝土結構腐蝕防護與修復補強技術、海洋工程陰極保護優化和腐蝕狀態監/檢測、海洋工程安全評價與壽命預測技術、海洋生物污損防治技術為主的工程技術、同時涵蓋海洋大氣腐蝕監測及防護技術、海洋生物腐蝕與污損防治技術、鋼結構的環境敏感斷裂與氫滲、犧牲陽極保護技術在內的集成化海洋腐蝕防護技術。